婚嫁

民间故事婚嫁风俗叫包的来历,演绎一段

发布时间:2024/1/22 10:20:21   
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wh/221123/12429279.html

江西井冈山厦坪、拿山一带,流行着这么一种婚嫁风俗,这就是姑娘出嫁时因舍不得离开爹娘而会伤心哭泣,做父母的为了安慰女儿,感谢女儿平素的孝心,会给女儿许多金银首饰,名曰“叫包”。

关于“叫包”的来历,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
据老辈人回忆说,在明代,关溪有一位叫刘志的穷秀才,诗文颇具风采,然而屡试不及第。这还不太要紧,偏偏娶妻三年未曾得有一子。

刘秀才为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常常唉声叹气,好不悲伤。也是老天有眼,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女婴。刘志好生喜欢,把女婴视若掌上明珠,精心抚养起来,并取名春梅。

自从有了女儿,刘志的诗文又有长进,他决定再赴乡试。

然而,人间事并非尽如人意。三年后,刘志还是落榜了,这样平端又添了许多忧愁。

光阴似箭,三年一度的乡试不觉又临眼前,刘志三更挑灯夜读,勤勉用功。不料就在这即将启程赴考之时,刘志却身染重病,卧床不起了。这可急煞了刘氏母女。

春梅为爹爹请来郎中,替爹爹抓来草药,为爹爹熬药煎汤,一匙一匙喂爹爹喝药,日夜守候在爹爹身边。

刘志的病渐渐好转了,可乡试却错过了。刘志不免又有些伤感。春梅很晓事理,安慰起爹爹来:“爹爹,你不是常说,‘用功者,事竟成’吗?我看爹爹错过这次机会,下回必定高中。”

刘志感激地看着女儿,发誓不及第不为人。

想不到就在这年,刘妻猛然开怀,连生二子,而刘志则殿试考取一甲第三名,真是双喜临门。刘志满心欢喜离家赴任去了,照看二弟及操持家务的担子就落在春梅的肩上。春梅进进出出,忙里忙外,把个刘家操持得井井有条。

刘志去京城做官后,三番五次修书家中,要举家迁居京城。可春梅总是回书爹爹,请爹爹放心家事,一心为国家效力。刘志甚感女儿知书达礼,更增添了几分父爱。

俗话说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春梅已到豆蔻年华,到了出嫁的年龄了。

可就在这时,一个灾祸降临刘志的头上。

原来,有一天皇上突然心血来潮,想用竹子建造一座皇宫,于是召来许多文墨大臣,要他们吟诗作赋,为竹制的亭、台、楼、阁添趣。

哪料这日刘志醉酒失言,说从各地运来的竹子不及他家乡的一半大。皇上好生纳闷地问刘志:“这些竹子都是奉朕旨从各地选送而来,都是上等竹子,怎么不及你家乡的一半大?你有那么大的竹子不送来给朕造竹宫,岂不欺君?”

刘志吓得发抖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皇上见状,将刘志打入死牢,准备到时开斩。

这噩耗传到关溪,刘氏甚为着急,但春梅急中生智,她摘来一片箬叶带在身边,日夜兼程,赶赴京城。

春梅来到殿上,坦然地说:“皇上,我家乡确实有我父亲说的那种大竹,只因道路闭塞,无法进贡皇上,不信你看这箬叶子。”

说完,春梅将箬叶献给皇上。皇上一看箬叶,深信不疑:“既有如此大的竹叶,当然也就有大竹罗。”于是免去刘志欺君之罪,刘志得救了。

刘志念女儿一片孝心,亲自为女儿定下一门亲事。

出嫁那天,刘志告假从京城赶回关溪,特地给女儿带来一套婚袍。春梅身穿婚袍,但想起自己是被爹爹从野外拾来的婴儿,从小把自己视若掌上明珠,爹教自己琴棋书画,又教自己怎样做人,爹娘的恩情比山高、比海深,自己还未报答,如今却要远嫁它处。想到这,春梅伤心地哭泣起来。

刘志见女儿哭得如此伤心,想到女儿冒着杀头危险进殿救自己的事,现在却要出嫁离开自己,一时也泪水滂沱,不断地重复:“我儿莫哭,我儿莫哭。”

春梅临上轿之前,愈发哭得厉害。刘志为了安慰女儿,春梅每哭一声,刘志就给女儿一块“花边”(即银元)。这样,一直把女儿送上轿为止。

村里人看到刘氏父女如此难分难舍的情景,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。于是,村里人纷纷效仿,逢有女儿出嫁,父母便给女儿许多金银首饰及“花边”。

为了表示舍不得离开恩重如山的父母,做女儿的则伤心哭泣。后来,演变成当姑姑、舅舅、姨姨等都要给“叫包”。这样,给“叫包”慢慢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,流传下来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tp/572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